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从《民法典》的起源来看, “民法”一词来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 Juscivile)。在罗马法体系中,市民法是相对于万民法( Jus gentium)而言的。所谓市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万民法是规范罗马市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后世法学家普遍认为,市民法是民法的词源,万民法为国际私法的词源。但从内容上来看,现代民法的主要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反映商品经济关系的万民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领土的扩大,罗马帝国逐渐承认非罗马市民的自由民享有市民权,于是万民法与市民法逐渐融合为一。公元6世纪,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主持下,将罗马法整理编纂为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律汇编,至公元12世纪被称为《査士丁尼国法大全》,其主要内容属于调整市民之间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例如,“人法”规定了人格权、身份权和亲属权等,“物法”规定了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和各种债权等,故《国法大全》又称《民法大全》。从那时起,民法的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近现代各国使用的“民法”一词都是从“市民法”转译而来的。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否与《查士丁尼法典》相似呢?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设立公司,小到缴付物业费,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作为一部以人为本的《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关注人民关切,回应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婚姻、住房、隐私、遗产……从摇篮到故去,每个人人生中的每一项权利都与民法典密切相关。

而您,对这部与您息息相关的“民事权利宣言”了解多少呢?7编加上细则、84章、1260条、10万余字的内容是如何写满人民的权利的呢?从1954年、1962年、1979年到2001年,中国曾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皆未能取得实际成果,那么,现在这部经历66年精心研制的“经典”,又将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呢?

德恩瑞律所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可以帮助我们的读者正确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所提供给个人的强大法律保障。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将编发一系列民法典解读文章,请将您的困惑交给专业人士来回答,同时如您在民事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或需任何协助,均可通过info@dandreapartners.com联系我们。